尊重每個人的創意

我是個很重視創意的人,儘管自己可能不是挺有創意,但我尊重創意,我相信不斷地思考並嘗試提出各種創意是讓團隊更有活力的方式之一。

我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次的經驗,學校老師經常禁止學生們的異想天開或各種行為,我常常說:「台灣的教育制度會教出這種老師一點也不奇怪」。

我在大學時期曾經遇過老師照本宣科,至今我依然無法接受他的教學方式。後來想想,老師當年就是受這種教育長大的,當年的老師也是拿著自己的筆記、課本一字不漏地念出來或是抄到黑板上,無怪乎我的老師也如此,或許他是打從心底認為這種方式有助於大學生建立學理基礎吧!(關於這種論調,我還是會說:「師父是要領弟子進門的,如果照課本來我自己回家讀就可以了,重要觀念的澄清、闡釋、問題的解惑相較之下重要許多!」)

我曾在演講紀要與感想:朱學恆21世紀的競爭力革命一文中提到:

我小學四年級時,在學校電腦教室裡自己亂玩QuickBasic,發現裡面有貪食蛇遊戲,   但是我家裏的MS-DOS的QuickBasic似乎沒有,我因為沒有磁碟片,想說乾脆把Basic的原始碼全部印出來,回家再打到電腦裡面就有得玩了。結果我開始印之後,被老師發現(點陣式印表機,很難不被發現)。

他說的話我到現在還記得:
「你印這幹嘛?你又看不懂!」
『我想印回家自己打到電腦裡面~』
「這些很多你看不懂,印這個沒用啦~」

回想起來,如果當時我自己把那堆程式全部打到電腦裡,說不定我早就會寫程式了(?)

我想,當年那位老師也一定沒想到這個學生在十年後自己走上資訊這條路,真正開始學起程式設計了。

這種因為沒有磁碟片、把程式印出來的Hard Copy現在看起來我會說:「這小孩不但有創意,還很有實踐的精神啊!」難不成你電腦老師期待的是從來沒寫過程式的小孩把程式邏輯看懂、學會如何宣告變數、函式之後回家把程式寫出來嗎?現在回頭想想,當時他還真的是埋沒了一個有機會在中學時代靠寫程式參賽的學生(就算不會得獎也好)。

另外一次深刻的經驗是國二時,在自己的週記上提出超越光速後就可以看到過去的理論,當時也沒有想如何去圖書館考證相關的理論基礎或是上蕃薯藤找找看有沒有人這麼做,結果咧?我的導師在評語欄上寫著:「看不懂你在說什麼!」(事實上我到現在也不確定這樣的想法是否正確,剛剛Google了一下,應該是有一派人認同的XD)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是我境界太高、我太聰明了,才年紀輕輕就提出老師看不懂的說法;但,對當年的我而言實在是很大的傷害,一方面是我在寫週記前還跟我的父親討論過,父親也認同突破光速後可以看到過去的想法,連我爸都沒說我在胡言亂語什麼了,導師憑甚麼否決我的想法?另一方面,難得一次不寫流水帳、在週記上高談闊論,就這樣被老師潑冷水(當時的確認為潑冷水,他要是不懂可以跟我請教啊!),以後我又回到寫流水帳、報導班上八卦的八股文週記。

現在時代不一樣了,心態、心理素質也不一樣了,我在部落格上高談闊論也沒人理我,就算有人給予指教我也很開心,如果有人說看不懂、我就再寫一篇,順便檢討自己是不是文筆太差、表達能力太差。

不過,撇開這件事情不談,綜觀國中三年,我至今還是很感謝這位老師的,起碼他不曾放棄我這個當年看起來是問題學生的小孩,至少他達到身為教育者不該放棄學生的最基本要求,至於能否接受學生創意又是另一回事了。

只有不夠好的創意、沒有不好的創意

回想過去幾年來參與過的幾個比賽、專題,總是有許多需要發揮創意的時候,我很慶幸我所遇過的夥伴們都是能彼此包容,不輕易否決他人的創意。我對於參與任何需要發揮創意的團隊,我都會告訴自己:「只有不夠好的創意、沒有不好的創意」保持著如此的心態,不輕易否決他人創意,而團隊的價值是如何讓創意更好;當團隊成員每個人都有如此的心態時,每個人也會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而無須有自己的想法太幼稚、沒創意、不可行的顧慮;另一方面,隨著年紀的增長,「可行性」這三個字似乎越來越容易在討論某些創意時提早出現,我認為適當地保有赤子之心是很重要的,可行性固然重要,但好的創意有可能在發想初期便被可行性否決,而損失一個創意絕佳企劃案的機會

當然,在創意發想的階段,天馬行空的各種想法都是應該被拋出來討論以達拋磚引玉之效,經過評估並進入實作階段,各種創意元素是否能輕易地組合到已經上軌道的專案執行便是另一個問題了,屆時創意攸關專案執行與上層的決策,老闆都說不好了難道你還硬要做嗎?XD

最近所參與的某個案子,大概是因為成員背景比較不同,加上過去沒有共事的經驗,我會認為在團隊建立的初期必須培養這方面的共識,才有助於提昇企劃案的創意成份。在這方面,起碼到目前為止我都是保持著「只有不夠好的創意、沒有不好的創意」如此的心態,若各位前輩有更棒的經驗願意花點時間分享,還請不吝指教,謝謝!

最後再附上一段我覺得值得深思的影片(本影片在朱學恆演講一文中亦有引用),為人父母(現在或未來)、為人師長都應該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