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的,我昨晚做了一個夢,夢的情境大致如下:

故事的主角小 A 修了一門某國立大學企管系開的「行銷管理」課程,本來對於所謂的 Marketing 滿懷期待,加上自己過去曾經參與行銷競賽,因此想藉由課程來檢驗自己過去對於行銷、行銷管理的認知並加強自己的不足。

第一週,開課老師說明本學期的課程規劃,令小 A 疑惑的是:「企管系開的課、而且還是行銷管理,居然不用做期末報告、沒有安排期末的 Presentation?」他心中想著:「這不是企管系!這不是企管系!這不是 Marketing!」

不過,由於鼎鼎有名的「另一個」老師並不開放外系選修他開的行銷管理,因此小 A 不得不屈就這門不用做報告、也不用上台的課程。

開始上課之後,小 A 發現 老師似乎有照本宣科的嫌疑,使用書商提供的投影片就這樣一章一章教下去,對於行銷管理課程原有的期待,例如實例探討、分組討論、分組報告都沒有… 失望極了…

到了 期中考,更令小 A 傻眼的是,老師出的題目幾乎都是填充題,例如某個圖表的填空、某段敘述的填空,要一字不漏的背出來才有機會得到高分…

期中考之後,小 A 忍不住,直接在課堂上跟老師反應:「老師,有沒有可能少考一些填充題、改以申論或是其他靈活一點的題型?

老師說:「你不懂,你們大學生就是要先懂這些課本上的理論

小 A 又說:「可是要檢驗學生們懂不懂可以用申論題,這樣更能檢驗學生有沒有融會貫通不是嗎?

老師:「可是這樣一來就沒有標準答案啦!同學對自己成績不滿意、批改標準不滿意怎麼辦?

小 A:「可是我曾經修過別的課程,題目不僅靈活,而且一樣可以檢驗學生是否融會貫通,老師批改後也不見同學對於批改標準有太多意見」(註:管理學)

更令小 A 傻眼的是,當老師問全班同學說 :「你們覺得考填充題可以接受的同學請舉手」全班居然有一半左右的同學舉手了,這些人是來混學分的嗎?他們也不期待從上課、考試、討論、報告的過程來真正學會些什麼,而是希望可以背多分?可以輕鬆準備考試?這真的是這所排名不錯的國立大學應有的水準?這是學生們該有的自我要求?小 A 相當失望…

最後,期末考填充題的比例確實有減少,老師說這是他參酌同學的意見後稍作修改(讓步?),但仍無法減輕小 A 心中的失望。

對於這個故事,我有相當多想法;同時,我也很慶幸,大學五年修了將近 200 學分,只有一門課程遇到填充題。

對我而言,我認為大學商管教育應該是建立理論基礎並且融會貫通的訓練過程(其他學門亦同?),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填充的考試方式與中學教育有何不同?說難聽點,上文敘述的考試方式,請個高中生來考,他甚至可以考得比許多大學生都好。

不做報告、不用上台、沒有分組討論,上課過程只有老師偶爾的問答,若僅有照本宣科的授課方式,那我何不在家自修?為了學分修課實在很痛苦。

我個人完全 無法接受大學課程的考試以填充題為主要形式,不僅無法考驗學生是否融會貫通,甚至這會是一份毫無鑑別度的考卷。在故事中老師認為有標準答案的考題有助於建立一致性且學生可接受的評分標準,但卻因此忽略了大學應該給予學生的教育水準。

不可否認,混的老師很多、很多學生也喜歡好混的課,即使在我就讀的政治大學也是如此。但,我寧願是沒有考試、期末報告隨便寫就輕鬆高分過關,也不要浪費生命在那邊背填充題,因為我知道 那樣的短期記憶對於學習該學科知識的幫助是非常小的

如果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大學生,下次老師要考填充題時,你又是想認真學點東西也好、不想浪費生命背課文也好,那或許你該想想,要不要跟老師溝通一下。